20个“80后”就有1人去世? 假数据可能来自AI

新闻探索 2025-09-14 21:45:52 8

  “截至2024年末0后‘80后’死亡率突破5.2%,人去相当于每20个‘80后’中就有1人已经去世。世假数据光可鉴人网”“‘80后’0后死亡率已经超过‘70后’。”你是人去否也看到过类似的信息?

  记者在微信平台以“‘80后’死亡率”为关键词搜索文章,不但微信自带的世假数据AI搜索功能会推送这条数据,各种自媒体公众号也铺天盖地般引用转载0后甚至不少自媒体开始为“80后”鸣不平,人去称他们为“被时代透支的世假数据一代”。

  细看文章发现0后大多数公众号都称其数据来自第七次人口普查的人去“权威数据”。令记者感到疑惑的世假数据是,2020年开展0后光可鉴人网第七次人口普查,是人去如何得出2024年人口数据结论的呢?

  此外,5.2%死亡率这个统计数字也很奇怪。世假数据国家统计局官网对于死亡率指标的解释,应该用年死亡人数除以年平均人数,再乘上1000‰,这意味着死亡率的指标是以千分之几为单位表示的,而不是常用的百分之多少。

  这一说法漏洞百出。对此,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李婷在一篇文章中也进行了反驳。她提出,通过普查来计算死亡状况,理论上有两个方法,一个是直接利用每次普查公布的分年龄段的人口数来计算。比如“80后”在30—39岁的存活比例,可以通过1990年普查0—9岁的总人口数除以2020年普查30—39岁的总人口数来获得。但存活比例转换成死亡率需要很复杂的过程和额外信息。

  另一个方案是根据普查收集的死亡数据来推算死亡水平。每一次普查登记都会询问家庭户前一年家庭成员的死亡情况,以此统计前一年的死亡人数,再通过普查平均人口数的推算,计算人口死亡率。

  李婷指出,两种方法都有一定缺陷。方法一依赖于人口数据统计的准确性,但在2020年普查启动身份证号码关联以前,每次普查都存在程度不同的问题。比如早年的出生漏报,即婴幼儿年龄段的人口数量低于实际数量;又如2010年普查因为调查方式的问题,使得流动人口在流出地和流入地两头登记的现象比较普遍,造成青壮年人数的重报。方法二则面临死亡漏报问题。

  不过,她通过公开统计数字计算后得出,虽然两种方法都有缺陷,但是都可以证明,“80后”的存活状况是好于“70后”的,而死亡率也远低于5.2%这个数字。

  那么这个假数据来自哪里呢?据李婷教授溯源,最初很可能是和AI对话所得。尽管AI在对话后标注了数据有局限性,存在间接推算和估算的情况,但这条假新闻还是被加上骇人听闻的标题在互联网上大肆传播。

  本报见习记者 崔艺林

(责任编辑:孙丹)

本文地址:http://zhangjiakou.hackpro.cn/html/648d90698445.html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全站热门

专访|中欧班列助推土耳其边城打造区域物流枢纽——访土耳其卡尔斯市市长厄蒂肯·申盖尔

【国际微访谈】巴哈马移民和国家保险部长:深化伙伴关系和倡导多边主义是中拉共同议程

专访|研究中国带回的月球样品是“至高荣誉”——访英国行星科学家马赫什·阿南德

侗歌婉转 蜡染多彩 侗寨迎客来(推进文化自信自强)

中国煤炭地质总局原党委委员、副局长王海宁接受审查调查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