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城:深化长护险与残疾人政策融合 推动“兜底保障”向“品质照护”跃升
近年来,兜底保障邹城市聚焦残疾人“急难愁盼”问题,邹城政策质照以长期护理保险与残疾人政策融合为抓手,深化升不差累黍网强化顶层设计和系统集成,长护着力破除政策壁垒、险残向品整合服务资源、疾人筑牢质量防线,融合推动残疾人保障体系从“制度分立”向“深度融合”、推动从“单一供给”向“协同赋能”、护跃从“基础覆盖”向“优质安全”迭代升级,兜底保障既更好满足残疾人照护服务需求,邹城政策质照又减轻残疾人、深化升失能人员经济负担,长护切实增强残疾人群体的险残向品获得感与幸福感。“长期护理保险与残疾人托养服务、疾人护理、康复补贴等政策衔接融合试点”连续两年被省残联评为“优秀”等次。
构建“多元协同”机制打通融合梗阻
推动长护险与残疾人政策无缝衔接
以残疾人需求为核心,打破部门壁垒、统一评估标准、不差累黍网凝聚社会共识,构建起跨部门、跨系统的政策协同体系,有力推动长护险与残疾人政策高效衔接。一是建立联动机制,凝聚部门合力。构建由政府主导,医保、残联、财政等多部门牵头的工作机制,统筹长护险、托养、养老等政策,制定长期护理保险与残疾人政策融合试点工作实施方案、残疾人托养服务实施细则,打造医疗专护、机构护理、居家服务等“九位一体”的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规范审批程序、完善转衔机制,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服务无缝衔接。2024年,融合试点工作释放的政策红利累计惠及残疾人7986人。二是统一评估标准,实现双向覆盖。聚焦长护险与残疾人政策评估指标差异,整合长护险的“三维十七项”指标与残疾人需求清单,形成参考性评估标准,兼顾医疗护理与社会适应能力评估,实现“一次评估、双重认定”,同步打通医保、残联、民政等部门数据壁垒,推动评估结果互鉴、信息共享。建立“政策找人”主动服务机制,筛查符合条件的残疾人纳入长护险,并协助失能老人办理残疾证,实现政策双向覆盖。三是加强宣传引导,确保应享尽享。发挥镇街属地管理优势,组织发动614个村(社区)培育“政策明白人”、组建“政策宣讲队”,做好长护险及残疾人政策解读,充分调动各方支持配合试点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对符合长护险要求的失能参保残疾人进行全面摸底调查,将符合要求的失能参保残疾人信息及时推送至镇街医保服务站或协议管理护理机构,推动惠残政策从“被动知晓”到“主动传播”,确保政策“应享尽享”。
创新“集约利用”模式优化资源配置
释放长护险与残疾人政策叠加效应
以资源集约化配置为导向,推动阵地共融、人才共育、社会共建,打造立体化、专业化、可持续的残疾人照护服务体系,让每一位残疾人都能获得触手可及、优质高效的照护服务。一是推动阵地共融,导入专业照护资源。扩大长护险与残疾人政策融合范围,对养老机构、医疗机构、“如康家园”等进行资质查验,重点评估其医疗护理能力、康复设施配备及专业团队建设情况,将符合条件的纳入长期护理保险定点服务机构,为参保残疾人提供医疗专护、机构护理、居家护理等标准化服务,满足就近就便护理服务需求。2024年,全市长护险签约残疾人4733人,其中医疗专护护理199人、机构护理198人、机构上门护理4336人。二是实施人才共育,用好助残服务资源。创新打造“双证护理员”培养机制,通过建立统一的培训认证体系,帮助受训人员同时掌握长护险服务规范以及助残专业技能,经考核合格后可同时获得两类服务资质,既解决了两类专业人才短缺问题,又通过服务叠加让残疾人和重度失能群体享受更多照护时长,形成“培养一个、服务两类”的高效队伍建设模式。2024年,全市共681名残疾人纳入托养服务。三是推动社会共建,激活多元支持资源。创新“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模式,开发“帮扶”公益岗,为不愿到机构享受服务且无生活自理能力的残疾人提供助残、助行、助医、助洁、代办等“一对一”照料服务;对交通闭塞、地处偏远且无法纳入长护险保障范围的,由镇街统筹组织专业队伍开展居家托养服务,每月至少上门服务4次、每次不少于1小时。2024年,共100人享受“帮扶”公益岗及邻里照护等社会化服务。
完善“闭环监管”体系加强质量管控
护航长护险与残疾人政策融合发展
将风险管理理念贯穿政策实施全过程,构建“准入、服务、安全”三位一体的残疾人照护质量保障体系,实现从资格认定到服务供给再到安全保障的流畅连接。一是严把待遇认定准入关口,确保政策精准落地。实施待遇认定“三方联审”机制,由医保部门牵头,联合残联、医疗机构组建专业评估小组,严格按照“材料初审、入户核查、集中会审”的工作流程,对评估对象日常生活活动、认知能力、感知觉与沟通等多方面进行精准评估,重点核查申请人失能状况、残疾等级与相关待遇、政策的匹配度,确保了认定结果的客观公正。二是完善服务质量评价体系,提升服务供给水平。坚持“需求导向、标准引领、数字赋能”服务理念,创新实施“服务画像”评价模式,依托大数据平台整合各项核心服务指标,通过智能手环实时采集服务时长、服务轨迹等过程数据,结合家属扫码评价和电话回访,自动生成包含服务质量、服务态度、服务效果三个维度的个性化“服务画像”,推动残疾人服务综合满意率持续提升,实现监管效能与服务质量同步改善。三是强化安全风险防控举措,筑牢服务保障底线。坚持把保障残疾人安全作为残疾人服务机构的首要责任,联合市消防救援大队组成专项检查小组,对全市残疾人服务机构开展隐患排查整治行动,创新实施“查、看、验、考”四步工作法,通过查制度台账、看设施设备、验疏散通道、考应急处置,全面排查残疾人服务机构潜在的安全隐患,确保为残疾人提供更规范、更安全、更舒心的生活环境。
(图片及供稿:邹城市残联)
本文地址:http://zhangjiakou.hackpro.cn/html/663f97798359.html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